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99)
- May 04 Fri 2018 11:18
德布西:佩利亞與梅麗桑(Pelléas et Mélisande)
- May 04 Fri 2018 10:59
林姆斯基‧高沙可夫:莫札特與薩利耶里
- May 04 Fri 2018 10:53
W.S
齊格飛
這齣指環第三部劇與其他幾部很不相同,最初的名字是「年輕的齊格飛」,華格納甚至還稱為是「喜歌劇」或是「英雄喜劇」,所以較無悲劇色彩。但到他完成第二幕,開始寫第三幕時,卻發現自己遇到了「巨大的世界悲劇中心」,與本來喜劇的構想違背,就此中斷,直到他完成了「崔斯坦與伊索德」,「紐倫堡的名歌手」後,才又再回到「齊格飛」的創作。
- May 04 Fri 2018 10:22
蕭斯塔科維契的第十號交響曲
蕭斯塔科維契的第九號交響曲完成於1945年,當時因為曲子不夠「偉大莊嚴」,不符合世人對第九號的「期望」,被史達林批評,讓他對交響曲創作心灰意冷,直到1953年3月5日史達林去世,他才大展身手,完成了第十號交響曲。
- Apr 18 Wed 2018 12:58
瓦赫士:美國(Varèse:Ameriques)
- Apr 18 Wed 2018 12:56
貝多芬的「費黛里歐」
- Apr 18 Wed 2018 12:39
白遼士:浮士德的天譴(下)/短暫的甜蜜,永恆的破滅
大學者浮士德只會認真做學問,生活卻乏味至極,魔鬼趁虛而入,先以玩樂,後又用美女來誘惑,如今他來到了朝思暮想的瑪格莉特家前面,附近的士兵正要歸營。
- Apr 18 Wed 2018 12:38
白遼士:浮士德的天譴(上)/魔鬼的來訪與引誘
- Apr 18 Wed 2018 12:26
阿拉伯音樂初識/沙瓦爾和晚星二十一古樂團音樂會
最近忙,晚上很難得去國家音樂廳,還好沒錯過這場由沙瓦爾帶領晚星二十一古樂團的音樂會。沙瓦爾(Jordi Savall)是我心中的古樂超級專家,之前寫巴哈b小調彌撒曲的文章時除了研究巴哈原譜外,也聽了很多版本,結果發現他的版本可說是最接近於心中的理想,從此就愛上他了啦。
- Apr 18 Wed 2018 12:25
威爾第的快樂頌/萬國讚歌(Inno delle Nazioni)
1862年,倫敦舉行萬國博覽會,委託各國著名作曲家寫作音樂,代表法國的是當時有名歌劇作曲家歐貝爾,他寫了一首進行曲,德國(當時為普魯士)也是由麥亞貝爾寫了一首「進行曲序曲」,至於義大利當然由最著名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來寫曲子(可見那時代歌劇多受歡迎啊 ),那時他已經完成了「弄臣」,「茶花女」等名作,正處於藝術的圓熟期。他寫了清唱劇「萬國頌歌」(Inno delle Nazioni),詞是當時義大利青年才俊,拿著義大利政府獎學金的包益多(Arrigo Boito)所作的,首演就獲得大成功,尤其義大利的報紙,稱讚這首曲子絢爛華麗,聲部寬闊恢宏。
- Apr 18 Wed 2018 12:23
普契尼:「瑪儂‧雷斯考」欣賞/卡拉絲演唱
- Apr 18 Wed 2018 12:19
柴可夫斯基:弦樂六重奏,佛羅倫斯的回憶
最近因為幫沛思新年音樂會寫樂曲解說,也聽了不少室內樂。我覺得室內樂就是幾個樂器,像是好朋友一樣坐下來聊天對話,是私人聚會,這算是一種「溝通」,交響曲與歌劇則像是發表一場演說,算是一種「說服」,兩者性質是不太一樣的,所以欣賞室內樂應拋開理性啦哲思啦這些東西,去欣賞樂器相互搭配,看人家如何傾訴情感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