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朗克的弦樂四重奏寫於晚年的1889年,歷時約一年,於1890年1月完成,是他一系列室內樂傑作的最後一首,緊接在著名的"小提琴奏鳴曲"後。他後來雖然想再寫一首小提琴奏鳴曲,但可惜因為逝世,而沒有實現。但據其忠實弟子丹第的記述,他早在1870年代左右,就已有了弦樂四重奏的構想,當時他想為法國室內樂創作更多作品,不然當時的法國都是歌劇~歌劇~再歌劇...
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100)
- Nov 14 Mon 2022 23:46
法朗克/弦樂四重奏的故事(Franck String Quartet)
- Nov 14 Mon 2022 23:26
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《偉大》的故事(Schubert Great Symphony)
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D944,有個副題"偉大",是為了與規模較小的第六號交響曲作區別,兩首同樣都是C大調,曾說要完成一首大交響曲的舒伯特,到此真的完成了他的願望,長期以來,因為手稿上的日期,大家以為這首曲子創作於他生命最後的1828年,經過研究,推測應該在1826年已完成,並題獻給維也納音樂之友會,希望能進行首演,但未被接受,只獲得一些報酬,1828年修改後又提了一次,可能有試演過,還是沒成功,就此被擱置,直到1839年舒曼拜訪了舒伯特的哥哥費迪南,才挖掘到這曲子的手稿,費迪南曾試圖請樂團演奏第四樂章,後由孟德爾頌在1839年,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首演全曲。舒曼曾讚賞:"不知道此曲,就不明白真正的舒伯特" "天堂一般的長度" "四個樂章如同四卷長篇小說" "每個樂器像是解語花,可開口講話""貝多芬以後,讓人印象最深的交響曲"
- Nov 13 Sun 2022 17:51
舒伯特:《未完成交響曲》(Schubert Unfinished Symphony D759)
- Nov 13 Sun 2022 17:50
舒伯特第七號交響曲D729
- Nov 13 Sun 2022 17:48
舒伯特:第五號&第六號交響曲
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與第四號交響曲同年,於1816年9月作曲,10月完成,但與第四號交響曲大異其趣,反而像是莫札特的作品,簡單明晰,在1816年10月,舒伯特的日記寫下了對莫札特的頌讚。第五號與第四號一樣,可能是為私人演奏會而作曲的,當時他在此樂團演奏中提琴,但初演日期不明。
- Nov 13 Sun 2022 17:46
史克里亞賓:第四號鋼琴奏鳴曲(Scriabin Piano Sonata no.4)
- Apr 26 Tue 2022 11:16
舒伯特:第三號&第四號交響曲/悲劇的新道路
- Apr 26 Tue 2022 11:13
舒伯特:第一號&第二號交響曲/超級新星的誕生
- Apr 22 Fri 2022 10:57
蕭士塔高維契:第八號交響曲的情境(shostakovich symphony 8)
- Apr 22 Fri 2022 10:53
歌劇唐懷瑟:巴黎版本的故事與感想(Tannhauser Paris Version)
- Apr 14 Thu 2022 17:45
被隱沒的大歌劇:《胡爾達》/紀念法朗克誕生兩百周年(Franck Hulda)
- Apr 14 Thu 2022 17:06
柴可夫斯基:第六號交響曲《悲愴》/明確暢快的悲劇
最近看Netflix德語原創影集《闇》(Dark),這是個滿典型的穿越劇,未來的人類為了改變現在的結果,而回到過去,甚至有與過去的自己見面這樣的場景,相當不可思議。我本人覺得這樣的事不太可能發生,不然會造成世界大亂,但若考慮到藝術創作,先把結尾寫好,才去設想前面的方式是屢見不鮮的。
- Jan 07 Fri 2022 11:34
小約翰史特勞斯的故事與圓舞曲
藍色多瑙河的樂譜封面
- Jun 06 Wed 2018 10:30
威爾第:安魂曲
記得二十年前第一次聽到威爾第的「安魂曲」的末日經,當場就被嚇呆了,想說世上怎有如此震撼又可怕的音樂,後來也常在電影電視聽到(連泡麵廣告都有...),讓人印象深刻。
這首安魂曲很快就成為我最喜歡的合唱曲,結構完整,內容豐富,我覺得這與他是歌劇作曲家很有關係~一齣歌劇本來就要融合各式各樣的情感在裡面,加上安魂曲的經文,可以說是宗教儀式中最有戲劇性的。
- May 04 Fri 2018 11:30
布魯克納:第六號交響曲
布魯克納第六號交響曲,他稱之為自己最大膽的創作,曲中無論是轉調、節奏,都非常的脫離傳統,但不會讓人覺得怪異,反而處處顯得清新脫俗,此曲近年來被頻繁演奏,愛好者有激增的趨勢,國內方面,國家交響樂團(NSO)於2012年已經演過一次,頗受好評,現在澳門樂團在名指揮呂嘉老師帶領下,也即將來新竹演奏此曲,這對新竹的樂壇來說是罕見的盛事,畢竟在國內能現場聽到的機會不多。
- May 04 Fri 2018 11:27
威爾第:四首聖歌(quattro pezzi sacri)
這是義大利歌劇巨匠威爾第的最後作品,於1898年首演時,他已85歲高齡,原想親自前往觀看,結果還是由當時剛嶄露頭角的托斯卡尼尼指揮完成首演,與那些極受歡迎的歌劇相較,聽眾當然反應平平,但時日一久,這些作品竟成為西方音樂史上的珍品,尤其是其中的感恩頌歌(Te Deum),更被評為他集一生所有創作經驗而成的傑作,他自己似乎也如此認為,在三年後病逝的床上,枕頭下就放著此曲的樂譜。
- May 04 Fri 2018 11:25
德弗札克的最後歌劇:阿密達(Armida)
- May 04 Fri 2018 11:23
德意志安魂曲與布魯克納的感恩頌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