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者浮士德只會認真做學問,生活卻乏味至極,魔鬼趁虛而入,先以玩樂,後又用美女來誘惑,如今他來到了朝思暮想的瑪格莉特家前面,附近的士兵正要歸營。
第三部分 第九景(1:00:37)
見上面影片,這是由當紅男高音Kaufmann飾演浮士德,偉大男低音josé van dam飾演魔鬼的名演,剛開始是歸營的喇叭和大鼓聲,白遼士特別要求要在舞台後演奏,以製造一種遙遠的距離感,這也是後人常學習的方式,浮士德在瑪格莉特的房間前(1:01:58),唱著:
「謝謝!這柔和的晨曦!噢!歡迎!終於照到了這不為人知的聖殿。我感覺在我的前額滑過,就像美夢一樣,像升起的早晨般,那涼涼的吻,這就是愛(1:03:01),我一直希望的。讓煩惱消失吧!我好愛這寂靜,好愛這新鮮的空氣,噢迷人的少女(1:03:53)!我太過完美的戀人!...主啊主啊(1:04:37)!在長期以來的受難後,我現在多麼幸福!」
浮士德走來走去,好奇的看著瑪格莉特屋內。
第十景(1:07:02)
魔鬼的動機出現,他聽到瑪格莉特在講話(此時聽到豎笛演奏瑪格麗特的主題,1:07:14),趕緊躲在絲絹的窗簾下,浮士德心都快跳出來了。魔鬼叫他要把握機會,就和鬼火先離開了,這時出現了俏皮的弦樂撥奏,浮士德努力鎮靜。
第十一景(1:08:13)
瑪格莉特拿著燈出來,她唱:
「空氣好悶,我快不能呼吸了...昨夜的夢讓我六神無主,在夢中,我遇見了他(1:09:52,突然升半音,表達心中的激動)...他...是我未來的戀人,是多麼英俊啊!...我今生今世不知道能不能遇見他...我好傻...」
可見她也與浮士德做了同樣的夢,這當然也是魔鬼與妖精的傑作啊。
瑪格莉特一邊編著頭髮,獨奏小提琴先浪漫奏出瑪格莉特主題(1:11:38),也特別升了F大調的第四音和第五音,加上溫柔的中提琴三連音,她隨後唱了一首中世紀曲風的「圖勒王之歌」(1:11:52),又是一首三段式歌曲,來自於歌德原著。這是個中世紀的傳說,第一段說從前有一位圖勒王,不喜歡三妻四妾,把所有的愛給了唯一的愛妃,愛妃死後,他拿著金杯不肯放手,即使在歡樂的宴會中,看到金杯他仍然會想到愛妃而流淚。第二段加入了白遼士愛用的長笛點描(1:13:04),說當他的統治結束時,他留下了城市與黃金,卻不肯放開那只金杯。第三段則是說他有次喝醉酒(1:14:23),不小心把杯子丟到波浪裡,再也撿不回來。他從此後再也不喝酒。最後還重複了一次:從前有一位圖勒王,到墳墓前都守著真愛,然後嘆息一聲:「啊!」
這首曲子可能是我聽過最女性的了,將瑪格莉特對愛情的單純憧憬表露無遺,希望遇到一位永遠愛她的男子,白遼士寫出這樣的曲子,我想與他那些轟轟烈烈的戀愛史有關~沒幾個大作曲家比她更了解女人了,除了女性作曲家以外(廢話)。
第十二景 在瑪格麗特家前面的小路
樂曲的標題是:巫術。剛開始就是由木管及法國號奏出連續下降的詭異增四度音響(1:16:14),以及用阻塞音的法國號:
魔鬼要那些調皮的精靈全部過來,這時三支短笛出現尖銳上升音響(1:16:45),魔鬼要鬼火們去誘惑瑪格莉特,以惡魔之名,跳舞吧!合著節拍!鬼火就在瑪格莉特家周圍跳起了小步舞曲,短笛與長笛節奏活潑快速的奏出了主要主題(1:18:13),銅管加以伴奏,當然也不時來個尖銳的點描(1:19:03),讓人想到魔鬼出現時的動機,曲子裡有許多突然的漸弱或漸強(1:20:09),最後則是將魔鬼等下要唱的小夜曲的旋律以急板變奏表現(1:23:04),魔鬼也陷入了狂舞。這些精采的動態如果不以舞台表現,實在可惜了白遼士精心的構思,難怪他後來想改編為歌劇。
瑪格莉特大概對鬼火跳舞沒什麼興趣,魔鬼見仍沒動靜,只好自己出馬了,用花腔表達自己的決心(1:24:22)。他做出演奏手風琴的樣子,配合絃樂撥奏,又唱出了一首俏皮但充滿諷刺性的歌曲,在剛剛小步舞曲時已經有用急板出現過了。第一段告訴瑪格莉特說有一個仰慕你的男子來了,妳還在做什麼,快讓他進屋吧!只是出來後你就不再是小姑娘了,鬼火們也說:妳還在做什麼呢(1:25:18)?並大聲嘲笑。第二段要她快點投入男子的懷抱,共譜這美麗夜晚。唱完後魔鬼要鬼火消失(1:26:21),因為瑪格莉特看到浮士德了,兩人深情相望。
第十三景 瑪格莉特的房間
中提琴又奏出溫柔的三連音,瑪格莉特的動機又出現了(1:26:59),只是這次換成了G大調,而且用雙簧管奏出。瑪格莉特不敢相信她夢中的白馬王子,竟然出現在眼前,浮士德也一樣。他唱(1:28:11):「我的愛終於戰勝,附在妳身上那忌妒的雲。瑪格莉特,我愛妳。」意思是因他的愛,讓夢境成為現實,這裡唱到了上加兩線的C音。
瑪格莉特滿驚訝他竟然知道自己的名字,這其實沒什麼稀奇~因為她也知道這位美男子是浮士德,她叫出浮士德的名字(1:28:49)。兩人隨後唱起愛情二重唱,後來浮士德興奮大喊:瑪格莉特是我的了(1:29:49)!瑪格莉特唱:你是那樣高貴和溫暖!...兩人陷入陶醉,進入恍惚狀態,瑪格莉特覺得太過幸福,感覺全身虛脫(1:31:45),如同死去,白遼士在此用了大提琴連續半音上行,還連續好多次,氣氛不祥,也預示了悲劇的結局。
第十四景(1:32:25)
魔鬼突然亂入,要浮士德快走,瑪格莉特問這人是誰,浮士德說是蠢蛋,魔鬼說是朋友啦~鄰居已經聽到妳們的歌聲,通報給瑪格莉特的媽媽了,她正氣沖沖的過來要看誰勾引她的女兒,浮士德你快逃吧。浮士德說:「天譴!」(1:32:59)!第一次道出了「浮士德的天譴」這首樂曲的名字與重點。兩個戀人還在依依不捨,鄰居卻已經過來了,激動的合唱爭先恐後說自己是最先看到瑪格莉特在幽會的人(1:34:32)。兩人只好說拜拜,又約明天再見。
最後是浮士德(男高音)瑪格莉特(女高音)魔鬼(男低音)的三重唱(1:35:10),浮士德說自己終於找到了幸福及滿足,瑪格莉特則唱出她熾熱的,願意奉獻自己的愛,魔鬼則開心的認為浮士德的靈魂就快要是他的了,鄰居的合唱混雜其中,以熱鬧的氣氛結束。
第四部分 第十五景 瑪格莉特的房間
剛開始是一首浪漫曲(Romance,1:37:15),白遼士運用英國管,奏出蒼涼的感覺,這裡和聲又用大調第四級升半音,與瑪格莉特的動機有關,她應該是很久沒看到浮士德了,等待到幾乎絕望,思念之情如同刀割:
「愛情激烈的火焰,燃盡了我每一個美麗的日子。啊!我靈魂的安寧已經永遠不再...你的離開(1:39:13),讓我進了棺材,如果是我離開了你,就好像在服喪一般,我那可憐的頭,經常發狂似的想著他,我脆弱的心臟像是停止了,一切也都結凍了。」
然後音樂轉為明亮,又出現了三連音(1:41:17),讓人聯想到她和浮士德第一次見面前唱的「圖勒王之歌」,大提琴奏出步行似的節奏,瑪格莉特回憶起浮士德那帥氣的走路姿勢,優雅的談吐,魅惑的眼睛,還有他溫柔的愛撫(1:42:04)~這裡如絲滑般的音階實在值得一聽。回到前面,她又嘆息愛情激烈的火焰,只是每天在窗邊,或在外面等,為何他就是不來呢?希望自己的愛能留他下來,管弦樂突然激烈起來(1:43:50),「那燃燒起來的愛撫...」
但此時喇叭又在舞台後面響了(1:45:52),那些之前在第二部分通過的士兵和學生都回來了,隨著他們的歌聲漸行漸遠,瑪格莉特看看夜色已深,知道浮士德是不會來了,音樂成為片片斷斷(1:47:20),她已完全心碎。說實在白遼士對女性的心理了解實在太深刻,這首歌與第三部分的「圖勒王之歌」簡直把一個少女對愛情的嚮往,沉迷,心亂如麻等情感描寫到入木三分,我覺得在「浮士德的天譴中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憤世嫉俗的浮士德,也不是帶點黑色幽默的魔鬼,而是純潔的瑪格莉特~我想因為白遼士對她的認同太深了,浮士德沒好下場,我看已是必然...
第十六景 森林裡的洞窟~對自然的祈禱
相當陰暗又充滿魄力的升c小調曲子,長號緩慢而連續的半音下降(1:48:17),充滿不祥的意味,浮士德唱:
「自然啊!你是那樣巨大,無邊無際的高遠,只有你,才能暫時趕走我的倦怠。讓可悲的我與你壯闊的呼吸結合,我的力量得以甦醒,終於開始相信生命。暴風吹吧(1:50:18)!吼吧!這陰暗的森林,岩石,破碎吧!急流啊!將自己的波浪吞進去吧!和你那至高的聲音唱和的喜悅啊,森林(1:51:16),岩石,急流,我崇敬你們!帶我去你們光輝的世界,那無限廣大的心靈以及飢渴的靈魂,向著永恆的幸福前進!」
伴奏低音部分經常做半音階上行,許多音都要求在強奏後立刻轉弱,和聲也相當不安定,這是險峻充滿險惡的自然世界,人的幸福在其中一不小心,反而有被吞沒的危險...浮士德要當心啊!
第十七景 宣敘調及狩獵
沒看錯吧?「浮士德的天譴」中居然有一首宣敘調,還真的常常是無樂器伴奏,或是只有少許的法國號伴奏,象徵打獵的號角。魔鬼在登山(天啊這什麼情景..),他譏諷的說(1:52:49):「天地啊~請告訴我有永恆不變的愛嗎?朋友啊...當你還在這座白日夢的時候,瑪格莉特...」浮士德不想再提瑪格莉特,他已經如原著所說的那樣,因為兩人巨大的智識及信仰差異而分開。魔鬼幽幽的說(1:53:11):「是應該不要再提她了,反正也不愛了...她現在因為殺害親人被關在牢裡,跟你應該也沒關係了吧...」浮士德大驚,魔鬼若無其事的說:「不就是我叫你給她的褐色液體嗎(1:53:36)?也不是什麼多嚴重的毒啦~為的只是讓她老媽安眠,不要打擾你們偷情。誰知這女孩愛到頭腦不清,竟然量用太多了,她老媽因此一命嗚呼...」
浮士德想起他與瑪格莉特的愛,不由得一陣心痛,希望魔鬼能救救她,魔鬼說(1:54:56):「救她是沒問題啦,只是你是不是應該回報我一點東西,好歹我也侍奉你這麼久了。」浮士德問他要什麼,魔鬼說:「你啊~只要在這羊皮紙上簽個名,馬上我就帶你去救瑪格莉特,只是以此名為誓,明天開始必須換你來侍奉我。」浮士德說:「現在如此苦惱的我可還有明日?拿來吧!」鑼輕輕敲了一下(1:55:36),浮士德終於在契約上簽了名,靈魂賣給了魔鬼,雖比原著晚了許多,但下場似乎更慘,現在知道影片中筆的意義了,原來就是簽約的那隻筆。魔鬼於是從地獄招來了兩匹黑馬,帶他疾行而去。
第十八景 平原,山丘和山谷~向地獄前進
雙簧管獨奏開始(1:56:18),小提琴匆忙的節奏像在趕路,魔鬼和浮士德一人一匹黑馬,在低空飛翔,浮士德說瑪格莉特的慘叫聲在他心中迴盪,底下的農民們正跪在十字架前向聖母瑪利亞祈禱(1:56:46,Sancta Maria, ora pro nobi),有聽過蒙台威爾第晚禱曲的人對這段一定覺得很有意思,浮士德很小心不讓馬撞到祈禱的婦女及小孩,但魔鬼不屑的要他快點前進,結果農民們竟然唱出:「聖-瑪-格-莉-塔」(1:57:28,Sancta Margarita,瑪格莉特變成了瑪格莉塔),白遼士在此應該是暗示瑪格莉特也是聖女,弦樂也開始漸強,浮現出瑪格莉特將被處死的情景,隨後是一聲慘叫「啊!」
隨後長號與低音管發出極低音(1:57:50),然後連奧菲爾德號也加入,浮士德覺得很怪,怎麼有恐怖的怪物一邊叫一邊追來?然後又有夜之巨大怪鳥,發出怪叫聲(1:58:08),連翅膀都拍到自己了?短笛長笛及豎笛發出短促的節奏,模仿怪鳥相當逼真:
魔鬼有點不耐煩了~說覺得恐怖就回頭吧(1:58:21)!音樂也暫時靜了下來。浮士德說不會,要繼續趕路,音樂又急促起來,可是浮士德又看到骷髏長長的排著一列,幾乎沒有盡頭,還露出恐怖的笑容,魔鬼還調侃說:看到你要救瑪格莉特,連死人都會笑(1:59:12)!最後浮士德發現真的不對了~有腥風血雨,馬在顫抖,大地起伏,腳下轟隆轟隆叫,他才知道上當了~沒錯,魔鬼要帶你去的,不是瑪格莉特的牢房,而是地獄!
第十九景 群魔殿
突然鈸用力一敲(1:59:48),定音鼓奏出連打的顫音,地面裂出一個窟窿,浮士德掉了下去,到了群魔殿,黑暗的王子們歡呼魔鬼的歸來,稱他為永遠的主人與勝利者(2:00:34),並問浮士德是否已經簽下同意書,要進入烈火之中(烤小鳥嗎?...)~魔鬼說他已經簽了(2:01:27)。大家「魔心大悅」,唱著一堆聽不懂的咒語,至此浮士德已遭天譴,受到地獄烈火的烤灼,而在歌德的名著裡,最後浮士德卻進入了天堂,與這裡明顯不同,可看出白遼士對浮士德這個中世紀歐洲傳說的獨特看法。
終景 在地上
只剩下一位男低音唱著(2:04:00):不久地獄就安靜了,只有洶湧的烈火之湖和拷問靈魂的聲音殘留著,男聲合唱低語著:「真可怕!」但沒有換景指示,一下子就到了天上,兩台豎琴,三支長笛,兩支英國管,配合混聲合唱,天使們唱著(2:05:21):「讚美!讚美!和散那!她已經全力去愛了,神啊!」,天使喊著瑪格莉塔(已非瑪格莉特)的名字,又再唱著:
升天吧,這純潔的靈魂,迷失在愛情中的靈魂,來吧!回到妳最初的樣子,來吧!神的處女!
加入兒童合唱團,也唱著(2:07:41):「來吧!這神聖的處女,妳的姊妹熾天使們將擦乾妳的眼淚」,這裡合唱聲部分兩組,以不同方向接力演唱,好像天使一個一個飛過來幫瑪格莉塔擦眼淚,極精彩的手法(2:08:17):
兩台豎琴及獨奏小提琴繼續幫天使們的合唱伴奏著,大家一直唱著:「來吧!瑪格莉塔!(2:09:20)」她緩緩升天,結束全劇。
文/劇本翻譯/總譜註解:夏爾克
留言列表